轉載|海口環衛專刊:海口龍馬環衛積極探索水域保潔作業新模式
整齊的行道樹如衛兵般挺立,整潔的海口灣棧道依偎著海岸一路蜿蜒向前,一側是礁石嶙峋、碧波蕩漾,一側是繁花掩映、清香怡人。一幅水清岸綠的美景如同絢麗的水彩畫,惹得無數市民游客流連忘返。
遠眺波光鱗鱗的海口灣,兩艘白色的精致游艇如水鳥般掠過水面,不經意就將水面上飄浮的些許雜物打撈干凈,只留下一片清澄明凈。這是海口龍馬環衛環境工程有限公司(下稱海口龍馬環衛)引進的水上環衛游艇正在開展水上保潔作業。

水上環衛游艇在海口灣海域進行環衛作業。
龍騰華彩,椰海明珠。
龍華區地處椰城海口最繁華的中心城區,是全市經濟社會文化中心,被譽為“椰海明珠”。其北面臨海,海岸線長約8公里,并有32條內湖、河、海溝。經統計,龍華區的水域保潔總面積為1265.01萬㎡,其中,水面保潔面積為980.19萬㎡,灘涂和護堤保潔面積為284.82萬㎡。

龍馬環衛工人在海口灣進行水域保潔工作。
海口龍馬環衛公司于2016年1月注冊成立,以環衛一體化PPP項目的模式,承擔著龍華區的道路人工清掃保潔、道路機械保潔作業、生活廢棄物收集運輸、中轉站管理、水域環衛作業、公廁運營管理、環衛基礎設施建設、應急及重大活動的環衛服務保障任務,以及農村生活垃圾清掃保潔。作為龍華區水域環境衛生保潔項目的PPP企業,其主要負責龍華轄區范圍內的水面保潔、灘涂和護堤保潔。

環衛工人進行水域保潔工作。
近日,龍華區龍珠灣水域出現了兩艘別具一格的游艇,引得路過市民陣陣驚嘆并駐足觀望。兩艘游艇所過之處,海面上飄浮的零星塑料制品、垃圾雜物順著網袋被環衛工人快速打撈上船。
“這是我們公司新來的兩個‘得力助手’。”海口龍馬環衛公司水上環衛經理伍梓瑞自豪地介紹道,該游艇總長7.5米,寬2.35米。與之前柴油式打撈船只不同,此次新引進的游艇使用能源為汽油,不僅減少能源污染、降低噪音,同時大大增強了游艇的性能與速度。

新游艇潔白的外觀成為海上一道風景
據介紹,該游艇動力為115匹馬力,靜水航速匹達到46-50km/h。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,以往柴油式打撈船花費半個小時才能到達的區域,現在只需六分鐘。“速度足夠快,大大縮短了水上環衛工人的作業時間。”經過多次試用作業后,水上環衛工人發現,海域巡回打撈保潔作業時間縮短后,原本巡回兩次的時間如今可以巡回檢查至少六次,不僅提高了保潔效率,更加保證了水上保潔的質量。
此外,環衛游艇自身裝置全面升級,提高抗風性,行駛平穩,作業安全。“大家覺得駕駛起來更舒適了。”總結了水上環衛工人的使用感受,舵手蒙茂周談起自己的駕駛感受時說,在方向盤、油門等方面更加靈活,降低了駕駛難度,減少了許多水上保潔船只的阻礙。

水上環衛游艇助力提升環衛工人作業效率
“尤其是安裝了海事衛星系統,聯系更加便捷,安全也更有保障。”伍梓瑞說,該游艇配備了先進的救生設備、消防設備、信號設備、錨泊設備以及無線電設備等。衛星通訊系統與海事局直接對接,若船只發生任何故障事故,海事局會立刻獲得位置與故障信息,立刻派遣人員與船只前來支援。
“馬上還有訂制的打撈船即將投入使用,無人機等高科技裝備也在計劃采購中。”海口龍馬環衛相關負責人表示,公司引進各類水上環衛作業艇,使得原本的水域保潔工作“如虎添翼”,水域保潔提質增效得到進一步加快,為助力美麗龍華河湖建設邁出了關鍵一步。
“為順應發展需求,響應政府號召,公司于2016年5月成立水上環衛作業部門。至今已近5年,水上環衛發展至今已有一批專業員工和各類保潔作業船只。”作為成立之初就加入水上環衛作業部的伍梓瑞,如今已經是一名工作經驗豐富的經理,也見證了水上環衛的成長歷程。
“現在新型作業設備越來越多,水上環衛工人的作業效率越來越高。” 伍梓瑞一邊介紹一邊從打撈船的垃圾桶搬運從海面上打撈的垃圾。這樣的垃圾桶容量為120升,每艘打撈船上有2個,分別用來裝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。他說,冬天每艘船每天大概能打撈4桶海面垃圾,到了夏天特別是刮風下雨天,打撈量會顯著增加,“最多時一艘船一天能打撈幾十桶”。

環衛工人熟練駕駛船只。
“以人工保潔+機械作業結合、實干+巧干‘潮汐式’的作業模式,加強轄區溝、河、海水上保潔。”海口龍馬環衛總經理陳志堅談到水域保潔時說,為確保水域環衛作業質量達到海口市環衛作業質量標準,公司參照《海口市環衛作業考核辦法》并結合龍華轄區水域保潔作業范圍和實際作業情況,合理配備人員、船只,制定作業細則,要求水上環衛工作人員按時在各水域拾撿垃圾,并分上下午分別對水域打撈兩次,以確保水面清潔、無漂浮物、無臭味、無枯枝爛葉。
嚴格規范的實施流程,還有詳細直觀的作業細則,令每一名水上環衛工人做到了心中有數、手里有招、工作有效。
在世紀大橋附近的護堤上,有幾名龍馬環衛的水上環衛工人正在清理纏繞在礁石上的破魚網。幾個人將礁石又搬又撬才把纏成一團亂麻的破魚網扯出來,長出了一口氣的蒙新成說,這就是他們每天的工作常態。他們每天要對轄區水面保潔、岸坡保潔及平臺、碼頭、駁岸墻、欄桿及橡膠壩等設施保潔;進行水面漂浮物清除,打撈水面垃圾和水生植物;清除水域內阻水物及橋墩、河岸滯留垃圾;實施海岸、灘涂保潔,清除沿岸、護坡枯枝落葉、廢棄雜物和暴露垃圾。
此外,水上環衛工人還要定期清洗防汛墻、駁岸等建(構)筑物以及水上公共設備;清理岸坡的垃圾,包括建筑垃圾。在發現重大水體污染事件時,他們還要第一時間向主管部門報告。
夕陽西下時,蒙新成他們拎著一路撿拾而來的垃圾逐漸遠去,徐徐的海風捎來了他們爽朗的歡笑聲。一位在海邊散步的市民,用手機拍下了他們作業的身影。水清岸綠的海口灣,那些點綴其中的橙色身影,顯得格外溫暖。
安全!注意安全!這可能是伍梓瑞在每天的工作中叮囑得最多的詞。
干凈和安全是水上環衛作業的兩大標準。作為多年的水上環衛作業工人,他深知水上環衛保潔相比地面保潔更加復雜,不確定因素也更多。每次水上環衛工人乘船出海,他都要檢查大家的救生衣。“天氣再熱,也絕對不允許脫了救生衣作業。”他是這樣說的,也是這樣要求大家的。
水上環衛工作作業區域不僅有水面,還有護堤和灘涂。以東起人民橋、西至麗晶路長達數公里的海口灣為例,除了沙灘和灘涂,還有大量礁石護堤。這類護堤礁石林立,不僅青苔濕滑,還附著眾多海螺貝殼,作業時不僅要注意防滑,更要避免割傷和劃傷。
“盡管千叮嚀,萬囑咐,有時還是會有小意外。” 伍梓瑞說清理護堤的水上環衛工人難免會滑倒或割傷。為此,海口龍馬環衛公司專門為他們配備了作業時用的救生衣、防滑雨靴和防割手套,還為每位環衛工人購買人身意外保險。
每周一次安全小培訓,每月一次大型安全培訓。這是海口龍馬環衛水上環衛作業部雷打不動的培訓內容。說起安全培訓的內容,伍梓瑞已經是爛熟于胸,“作業范圍不得超過海岸線200米”“超過8級風力不得出海”“登船前檢查船體情況”“船上是否配備滅火器”……
得益于這些精細化、規范化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方式,海口龍馬環衛水上環衛作業部自承擔龍華區水域保潔項目以來,高效、安全地持續運行,為營造優質的生活環境和優美的濱海風光作出了積極貢獻。
在2020年初,海南率先發布《海南省建立海上環衛制度工作方案(試行)》,敲定海口、三亞、洋浦經濟開發區作為3大試點區域;要求其他沿海市(縣)要在2021年全面啟動海上環衛工作;到2023年,全省海上環衛工作實現常態化、規范化管理。
“在陸地環衛迅速發展的情況下,海上環衛也擁有良好的發展趨勢。海上環衛領域將成為環衛企業的新戰場!”陳志堅說,海南省鼓勵市縣政府委托有資質、有實力的第三方機構開展海上環衛工作,也鼓勵合理運用衛星遙感、無人機、視頻監控等手段,推進海上環衛工作。海口龍馬環衛將秉持初心,持續探索水域保潔作業全新模式,提質增效做好服務,為龍華區這顆椰海明珠增添光彩,為海南自貿港建設貢獻環衛力量。

龍馬環衛工人駕駛新打撈游艇進行水上保潔工作。
- 上一條 轉載|熱帶播報:最美環衛人| 頂風作“戰” 扮靚城市,你堅守崗位的樣子好美!2021-01-14
- 下一條 轉載 | 海口日報:福龍馬智慧環衛一體化解決方案構建作業新模式2025-05-19

